【人民网】协同创新区入驻院所推出“智能吊篮”安全管理系统
人民网重庆3月22日电 在建筑外墙施工中,外墙涂装保温、幕墙安装、支架安装等作业都离不开吊篮。吊篮凭借其搭设拆除方便、适用性强、占用场地少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吊篮作业危险性较大,超重倾覆、钢丝断裂、安全违规引起的高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吊篮施工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业内的一个“痛点”。
两江协同创新区入驻科研院所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下称“西研院”)针对建筑业吊篮安全“痛点”,与陕西旭峰建筑集团合作推出了“智能吊篮”。该设备通过在吊篮上预装智能安全监控设备,可实现施工作业智能安全监控、吊篮超重倾覆断电异常自动预警、施工人员考勤与身份审核、人员遇险SOS一键呼救、吊篮设备损毁夜间防盗预警等功能。
日前,西研院已对“智能吊篮”进行了升级,推出了“安全官V2.0”版,除了智能硬件,还开发了一款基于云台超算的“ZUCOCO”工程管理系统,它是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仓储管理及吊篮施工全程视频监控智能分析预警为一体的智能管理系统。
“智能吊篮”项目已由重庆中科旭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推广,并在多家建筑施工企业试点运行,反馈良好,今年起将在全国各地多家大型地产企业的建筑工地广泛推广。
中科旭峰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传统建造”走向“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提效升级的必然趋势。西研院依托自身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设备研究开发的技术积累,研发推出的“智能吊篮”安全管理系统目前属于国内首创,对于吊篮施工领域的安全图像识别技术也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保护。
该系统可广泛适用于保温工程、涂料工程、干挂石材、幕墙安装、外墙清洗等10多个工程领域。与传统吊篮施工相比,“智能吊篮”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类传感器信号及图像信息无线传输到物联网平台,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来综合分析吊篮使用情况和人员作业规范情况,从而实现安全预警,提前发现风险和问题并报警。同时可用现场分布式传感器对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当环境不满足作业要求时,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还可根据各类传感器建立庞大的后台数据库和模型,实现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预测。
据介绍,该“智能吊篮”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四大功能,即安全检查,通过视觉算法检查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卡扣等安全规范要求及行为规范,并实现人员核查、吊篮状态、作业环境监控等;进度分析,使用物联网技术与AI算法实时分析施工进度和作业效率;质量评估,通过视觉算法(工作面识别)分析施工质量,建立人员技能大数据;平台管理,可以实现工程远程管理,资源管理与调度及报表分析等。(胡虹、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