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万亿元,吸纳就业超5000万人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 9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介绍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姜万荣介绍,这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十年,中国建造持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十年来,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牢固,建筑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值达到8万亿元、占GDP的7%;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造"展示了强大综合国力。
(以下节选自新华网9月16日报道)翻开中国建筑的历史,"创新"是一个关键词。
从科技的创新,到管理的变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改革成为内生特质、绿色成为基本途径、数字化成为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成为根本目的,推动中国建筑气势如虹的改革发展实践——
十年来,中国建筑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让"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掌握了从"埋件焊接机器人"到"模块化整体吊装核岛"一整套核电施工技术,为"华龙一号"建成投运提供中建方案;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尖端技术成果逐渐从摩天大楼向普通高层建筑普及应用;自主研发的全球加载能力最强、加载空间最大、功能最领先的土木工程实验设备"万吨级多功能实验系统"投入使用......
十年来,中国建筑加速数字化转型。在1000个示范项目上进行"智慧工地"建设,打造"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将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深度植入建造工艺流程,提高施工生产自动化水平;参与共建我国数字建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工程建造软件底层图形平台技术软件(AECMate)实现市场化应用;自主研发20多项智能化装备,通过视觉传感器和内置算法,推动传统工艺步入无人化、智能化时代。
十年来,中国建筑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建筑工业化设计总产能排名全国第一;发布行业首创碳管理数据平台,实施监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发全球首个"光储直柔"建筑——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启用四川天府新区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空腔"幕墙"冬暖夏凉"、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装配式建造省材节能......中国建筑擦亮"中国建造"的低碳底色,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